彩神

八旬医生的专业精神与医者情怀

发布时间:2016/6/20 11:53:32本文出处: 文/田 潇阅读次数:

促进临终关怀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生态形成,远比发挥个人的同情心更为重要,显然周克明也深谙此理,他更希望在简阳市建立起“县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临终关怀网络。

1.jpg

周克明到乡下为晚期癌症患者检查


简阳市人民医院医生周克明开展农村终末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纪实

 

“周院长,您给我签个名吧。”捧着简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周克明的回忆录《我的医学生涯》,我们向这位老者请求,递予他签字笔,他摇摇手说“我有”,然后从桌上摆放周正的公文包掏出了一支黑色钢笔,走向隔壁办公室,戴上眼镜,端正坐下,认真地书写签名。

签完字,他将书递交给我们,然后走出办公区间,坐到采访的沙发上,将随意放在桌上的纸和送的杂志平整地装进公文包,让桌子重归干净、整齐。

 

一位充满活力的医生

“科学首先就是有条理”。“我是一个爱整洁的人,办公室的资料都分门别类归置,就像我规律的生活一样。”周克明缓缓道来。他过去每天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做手术,经常手术12个小时以上连续战斗,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中途利用两个手术之间的间歇,在手术室的地板上睡十几分钟起来又继续手术。因患者多,他必须快做多做手术,挽救生命刻不容缓。这样一个生活严谨、干劲冲天的医生,工作总是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虽然手术量大,但一辈子从未出过医疗事故。总是用专业精神和人文关怀对待每位患者,宁可自己多花些时间和心力,也要把患者的伤口象绣花一样缝合得精巧细密、减少疤痕、保持美观。学习时,他写“读书,好像爬梯子一样,读完一本书就等于爬了一步梯子,读得越多,就爬得越高,站得高才看得远。”得意时,他言“‘自满’只是你自己认为满了,并不是知识真正地装满了。满足是暂时的,知识是无止境的,探索是永恒的。”就好像拿着手术刀的手幻化成马良的画笔,勾勒出精彩的一生。

他有些可爱地对我们说:“我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抽烟、不打牌,晚上下班回家从六点开始看四川新闻、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然后出去练一练自己发明的健身操,9点左右开始睡觉。”这样的生活习惯让他保持了健康的身体,“我现在上全班也不觉得辛苦,反而感觉到充实、愉快。”周克明笑言。

他现在是简阳市人民医院最年长的还在上全班的医生,80岁了,坚持周一、周五上门诊,周二、周四在病房,周三下乡开展终末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研究。

他与同龄人相比拥有更为敏捷的思维和强健的体魄,但岁月不饶人。七八年前,他开始慢慢放下钟爱了半个世纪的手术刀,“将手术交给了年轻一代的医生。”转向肿瘤的综合治疗,依然不放弃攻克癌症的战斗,他依然是医院肿瘤科的王牌专家,总是战斗在最前沿。

 

尊重死亡也是仁慈

在6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周克明看过太多的癌症晚期患者的痛苦和恐惧,看到家属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无法自拔。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开始对生命有了更多的领悟,他意识到,让患者有尊严地、无痛苦地、安祥地走完人生的里程多么重要。他说:“每个人活着的时候或多或少为社会、为家庭做出了贡献,当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让他们安详地离开。”周克明的眼神中透出仁慈,继续说道:“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目前在我国主要城市建立了临终关怀机构,开展了临终关怀工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在广大农村尚未开展这项工作,我们的研究,就是要探索在农村开展这项工作的路子,让更多人来关心、支持,做好这项工作。1967年,英国桑德斯博士建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机构,使垂危的患者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而直到1988年中国才创立了第一个临终关怀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大城市一些综合性医院探索开设了临终关怀病房,肿瘤专科医院设立了临终关怀病区,但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临终关怀机构仍然没有突破大城市走向基层,中小城市和农村的临终关怀机构几乎是空白。

临终关怀机构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缺位与我国日趋增长的癌症患者数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癌症报告2014》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预计到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将达400万。

因此2012年,周克明在原四川省卫生厅申请科研立项,“在简阳市农村开展终末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研究”并得到正式批复。从此,周克明首先和民政部门联系,了解各个乡镇的癌症患者,据初步统计,简阳农村癌症患者约有2000多人。很多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无力解决自身痛苦。然后举办了“全市乡镇卫生院院长座谈会”“全市临终关怀骨干学习班”和“乡村医生临终关怀培训班”,培训骨干力量1000余人。

简阳市人民医院为临终关怀培训班印制了专门的教材,发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生,周克明为培训的医生讲授了临终关怀的定义、宗旨、国内外近况,开展临终关怀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技术。他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给医生讲解具体应该如何开展临终关怀,应该怎样消除患者的恐怖,怎样进行对症治疗,如何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法”。

 

构建农村三级网络

一个人可以救助一个人、十个人,却终归能力有限。所以,周克明不仅自己专注临终关怀的事业,同时也注重积极带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生积极参与,并为这两级医生进行临终关怀的培训。

实际上,2006年和2012年,原卫生部分别下文,提出“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设立临终关怀科”。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9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加强临终关怀机构和临终关怀病床的建设,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临终关怀病房建设、用药指导、医院资质等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并且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情况更加严峻。

将临终关怀当成事业,促进临终关怀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生态形成,远比发挥个人的同情心更为重要,显然周克明也深谙此理,他更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试点,在简阳市建立起“县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临终关怀网络。

为了让贫困家庭的患者能够免费用上止痛和对症药品,周克明甚至自掏腰包,捐了10000多元买止痛药,后来在一次会议中,他了解到四川大学华西四院宁养院开展临终关怀有李嘉诚基金会支持,便与该院商量,共同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每周三他和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宁养院的教授、护士和本院的医生风雨无阻下乡,到联系好的癌症患者家里,免费给患者发放止痛药品,耐心教给患者和家属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同时也开导患者,帮助其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给患者家属心理支持,让患者家属都能够从内心接受和面对患者的离开。

据与周克明一起下乡的医院同事介绍,周克明已经去过简阳大部分乡镇。在周克明没有开展临终关怀之前,农村的癌症晚期患者上吊、跳楼等自杀的人不少,一方面因为病痛的折磨,另一方面也因为内心的恐惧无助。通过临终关怀,送去了止痛药物和心理慰藉,让经过临终关怀的170多名患者平静、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目前,周克明的科研项目已经接近结题,但他看到很多家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而又缺乏临终关怀专业人员的现状。他希望通过建立农村临终关怀三级网络,营造一种临终关怀的生态;希望得到民政和医保部门的配合,对贫困的癌症患者进行补助,让他们能够买得起药;同时也希望民政部门能够提供他们所掌握的情况;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培训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生,让他们掌握临终关怀的知识,并给予乡村医生一定的补助,让他们有能力、有积极性去关怀自己目光所及的患者和家庭。大家共同做好临终关怀工作,将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采访手记:

死亡妆点师

“死”在中国人眼中是避讳的,尤其是在比较封闭的农村更是。

对于死亡缺乏正确的态度,如果加上疾病,患者和家属更要承受双重压力,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方面是因为照护患者要耗费很大的财力和人力,同时由于家属对于疾病缺乏认识,也不知道如何照顾患者。所以很多患者在家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照护,生理和心理都很痛苦。

在采访中,和周克明一起下乡的同事说,在他们开展临终关怀前有很多患者都选择了上吊、跳楼等方式提早结束生命,而他们走过的家庭,也看到过家属对患者的嫌弃,也看到过家属因为不懂照顾,很多患者长期卧床,形成了褥疮等并发症,增添了身体上的病痛。

在农村,这是大多数癌症患者的归宿,但是正如周克明所说,每个人生来在世间走一遭,离开的时候,应该走的有尊严。因此,也希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够有专业的人员,能够作为死亡的妆点师,送走这些被病痛折磨的患者。

 

链接:

周克明:1937年7月出生在四川省渠县中滩乡。简阳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先后任医院外科主任、肿瘤科主任、院务委员、副院长、院长顾问。1996年被华西医大聘任教学医院教授,1997年被成都中医药大学聘任中西医结合兼职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咨询电话:

028-27017805

医院地址:四川省简阳市医院路196号

简阳市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

医院邮箱: jy120@ldqxhb.com 网站技术支持:明腾-西部商务网

医院办公室:028-27238258 

急诊电话:028-27238151 028-27239115

投诉电话:028-27238013 13730738496

预约挂号:028-27013511 028-27999999

招生咨询:028-27238068 (仅限培训招生)

门诊办:028-27238020

医保办:028-27238025